top of page

蘋果日報:運動3+2 抗抑鬱

  • cwwpmex
  • Dec 19, 2013
  • 4 min read

運動3+2 抗抑鬱

文章日期:16/12/2013 報章:蘋果日報 A20 | 健康與醫療


【本報訊】你有壓力,我有壓力!不少人因為壓力大致情緒嚴重受困,更隨時引發失眠及痛症,要有效減壓、舒緩情緒,原來勤做運動也有幫助。中文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做太極及瑜伽等身心運動,較帶氧運動,更能降低患情緒病風險;若能兩種運動也做,則預防情緒病效果最顯著。 記者:嚴敏慧

中大醫學院陳慧慧基金身心認知運動中心,委託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於5至7月以電話訪問2,744名市民,了解他們有否感到緊張、絕望、煩躁不安及情緒低落等症狀,評估受訪者患情緒病的風險,再比對他們的運動習慣。結果發現,有定期做運動(即每周運動兩次及每次30分鐘以上)、不定期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士中,定期做運動組患情緒病風險最低僅3.7%,不定期運動和不運動人士則為6.5%及13.7%。定期運動多於一年的受訪者患情緒病風險,亦較定期運動時間較短的受訪者低。


不同運動對促進情緒健康成效亦不一。僅步行或做伸展運動的人士,情緒病風險最高達6.2%;做帶氧運動如跑步、球類運動或踩單車等,情緒病風險為4.8%;做太極、氣功或瑜伽等身心運動,情緒病風險僅4%。但效果最好是同時做帶氧運動及身心運動,患情緒病風險只有3%。


身心運動較能減壓

中心主管兼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林翠華解釋,做運動能刺激「開心荷爾蒙」安多酚的分泌,亦能令腦部營養素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提高,加上可降低皮質醇水平,達到減壓效果。至於身心運動雖然心肺負荷較低,但講求動作及呼吸配合,需要放鬆身心及集中精神,對減壓更有幫助。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指,持之以恒的運動有助促進情緒健康,當中以身心運動結合帶氧運動最為有效,建議市民每周進行三次帶氧運動外,額外進行兩次身心運動。


倒後行散步助紓壓

上班族壓力「爆燈」,若能在工作中稍作休息,對情緒舒緩效用甚大。中大醫學院一級物理治療師余美莉教路,要在工作中喘口氣,可選擇「倒後行」這非一般散步模式,因為將高度專注力放在腳步上,一步一步慢慢行,轉移注意力,令人不再想工作,達到放鬆效果。

余美莉表示,人的平常習慣是向前行,毋須集中精神於步伐上,但倒後行時為免失去平衡或撞到障礙物,要非常專注,故能轉移注意力,達到放鬆效果。她指,在倒後行時,要集中精神在腳步,用心去感覺每一步的動作和轉變,才能有助減壓。

至於勞動階層如地盤工人,或常做家務的家庭主婦,平日工作已經常體力勞動,那是否需要再做運動?林翠華指勞動工作不能取代運動,因為動作單調重複,不但有機會引致肌肉及骨骼勞損,也不能達到放鬆效果,反而隨時變成壓力的來源,「主婦做家務又點會係開心事?」  


運動改善情緒成功個案: 跑步後情緒不再低落

【個案一】

以往認為做運動是浪費時間,又無減肥需要的黎先生(圖)今年54歲,約10年前開始常出現心口翳悶、煩躁及頸梗肩痛等症狀,後來因為心翳加劇,擔心自己患心臟病而求診,經檢查後證實心臟健康,但情緒有問題,轉介精神科確診患上經常焦慮症及強迫症,醫生建議他做運動減壓。

他形容,最初只是hea做「交功課」,每周跑步一、兩次,每次約20分鐘,但跑了兩、三個月後,情緒低落或無mood等症狀大減,從此發現運動的好處。現時他已毋須再服用精神科藥物,並以跑步作為「情緒鎮靜劑」,過去八年,無論是打風落雨,都會繼續跑,堅持一周跑五次,每次一小時,「唔跑唔安樂」。


「出身汗」焦慮症好轉

【個案二】

60歲的麥女士(圖)是焦慮症患者,學生時代已是緊張大師,經常懷疑自己生病,到結婚生女後,情況加劇,擔心家人健康,工作犯錯又會很不開心,又時常「周身痛」,包括胃痛及頭痛等,但檢查後又一切正常,長期憂慮與困擾的壓力,更一度令她萌生自殺念頭。


她向來無運動習慣,但偶然發現自己患糖尿病後,希望多活動可改善病情,開始每周三次到健身室做運動,漸漸發現運動「出身汗」後,情緒問題有改善,「試過做運動姿勢唔啱整傷腰,停咗做運動九個月,發現情緒有好大分別。」腰傷康復後,她便恢復運動,焦慮症狀有好轉,她形容自己現時的開心指數有80分。


「成個人鬆晒」兼keep fit

【個案三】

52歲的覃小姐(圖),情緒病困擾自誕下第一胎,當時因為不懂湊BB,感到很無助,情緒問題更令她無法工作,最後確診患焦慮症及驚恐症。她一度不能獨處,復工後要丈夫送上班,下班則要同事陪伴搭車;又害怕到人多地方,如拒絕行超市,故大部份閒暇時間也留在家中。

她指,七年前開始求診,用藥後症狀及胃口均改善,自覺體重增加,便每周到健身室一、兩次,最愛跑步機,跑步出一身汗原本是想keep fit,但持續一段時間後,發現每次運動後「成個人都鬆晒」,情緒症狀有很大改善,漸漸發現做運動的樂趣,「本身食咗藥都解決晒啲症狀,但做埋運動就到另一個境界」。




Comments


+852 2831 4305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版權所有  未經批准  不得轉載

香港中文大學陳慧慧基金身心認知運動中心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Chen Wai Wai Vivien Foundation Therapeutic Physical Mental Exercise Cent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