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明報:太極加跑步最防情緒病 中大調查 瑜伽氣功同有效

太極加跑步最防情緒病 中大調查 瑜伽氣功同有效


文章日期:16/12/2013 報章:明報 A10 | 港聞


【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調查發現,不定期運動和不做運動的受訪者,患上情緒病的風險,比定期運動的人分別高出1.8倍及3.7倍。做什麼運動最有助身心健康?調查顯示,做太極、氣功或瑜伽等身心運動,比帶氧運動如跑步等,更能減低患情緒病的風險。有教授建議,帶氧運動結合身心運動,最能有效減低患上情緒病的風險。

調查由中大醫學院委託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今年5月至7月進行,以電話訪問了2,744位18歲至75歲市民有關運動的習慣,再問他們有否感覺到緊張、沒有用、煩燥不安、情緒低落等,評估受訪者患上情緒病的風險。結果發現,只有一半受訪者有定期運動的習慣,他們患上情緒病的風險是3.7%;不定期運動受訪者的風險是6.5%;不運動的受訪者更高達13.7%,兩個數字較定期運動的人分別高出1.8倍和3.7倍。

醫學院委託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於本年5月至7月電話訪問2744名18至75歲本港市民。研究人員以國際標準的K6情緒病風險指數,評估受訪者患上情緒病的風險(見圖二)。調查結果發現,不定期運動者比定期一星期做兩次運動、每次30分鐘的受訪者患情緒病的風險高1.8倍;而不運動的受訪者則較定期運動者風險高達3.7倍。

調查又發現,有做帶氧運動及太極、氣功或瑜伽等身心運動者,患情緒病風險約3%,較只做身心運動的4%風險,或只做帶氧運動的4.8%風險為低,顯示以帶氧運動結合身心運動,最能減低情緒病風險;不運動比做帶氧結合身心運動的風險則高4.5倍(見圖一)。


家務是「勞動」不能代「運動」

中大醫學院陳慧慧基金身心認知運動中心主任林翠華教授說,身心運動與帶氧運動,比步行或是伸展運動更能減低情緒病風險,兩種運動結合最能發揮減低患情緒病的效果。她表示,由於運動能增加腦部營養素,令腦部分泌內啡,同時降低皮質醇水平,能令人降低壓力之餘又可保持心境開朗,故可減低患情緒病的風險。

林教授又說,身心運動對心肺負荷較小,動作又講求專注力及呼吸協調,有助使人集中精神後放鬆心情,從而穩定情緒。她又強調,平日做家務等只是「勞動」,不能取代「運動」。她稱,勞動只是重複同一動作,並無減壓之效;運動則可動用全身肌肉,能直接影響情緒健康,有效減壓。


驚恐症主婦定期運動情緒改善

52歲家庭主婦覃女士曾患驚恐症,她稱那時進入隧道也會恐懼,對人多地方亦會害怕,甚至連到戲院看電影都會中途離開。但自從一星期兩次、每次1至2小時運動後,發現情緒開始有改善,人亦感到放鬆了許多。  



bottom of page